9月5日,动画片《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放出“逆风翻盘版”预告片,告知影迷,该片定档十月一日,全国院线上映。这部影片由易中天老师担任编剧和监制实盘配资排行榜,第一部讲的则是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的故事。基于目前的物料和市场情况来看,这部动画片票房和口碑双扑街的概率极大。
究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我们不妨分别论述一下。
第一点缘由,三国故事影迷太过熟悉,即便是“给曹操翻案”,也不构成电影的故事吸引力。
电影作为商品出现,吸引影迷的第一属性,便是故事性。《三国的星空》即便是易中天老师编剧,依旧无法讲出一个崭新的故事出来。把历史课本上的内容重新复述一遍,是无法实现电影作为商品出现的故事属性的。当然,易中天老师的这部动画片,是用给曹操翻案的方式讲的,和《三国演义》等作品不太一样。然而,给曹操翻案,在网络内容当中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内容了,成为电影作品,依旧面对没啥故事的问题。
展开剩余75%其实,无论是真人电影,还是动画片,三国题材的作品,一直没有票房成功的先例。甚至于,很多基于三国故事而生发出来的恶搞类的电影作品,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票房和口碑双扑街的现象。易中天老师当然是学者专家教授,在讲历史故事方面是值得信赖的。但是,无论如何讲,其实还是把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复述一遍罢了。这个“故事性”解决不了的话,那电影就无法实现自己的商品属性,无法动员影迷消费入场。
第二点缘由,影片缺乏基本的大场面戏份,定档预告片质量是堪忧的。
电影作为商品出现之后,它若是没有太多故事属性的话,那就需要凭借场面特效来取胜了。比如说,这次的三国题材,讲的都是影迷们熟悉的内容,尤其是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故事。等于说,这个故事从开头就让影迷们知道结尾。这种局面之下,只能凭借场面戏份取胜了。然而,《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的定档预告片当中,能够看到的场面戏份很少,官渡之战的攻城戏,看着场面很单薄,很难说服影迷入场消费。
同时,战争戏之外,这部动画片的很多角色造型内容,也颇有一些孩子气的意思。《三国的星空》好像没有走成人影迷路线的意思。换言之,把这部动画电影和《哪吒》等大卖的动画片放在一起之后,影迷们可以轻松发现它的单薄。当下的院线电影市场,是影迷要看“最好”的市场,做不到最好,就可能会败北。
第三点缘由,《三国的星空》两位导演并无太过惊艳的作品问世,无法产生票房号召力。
动画片和真人电影不太一样。真人电影方面,除了编剧导演承担票房号召力之外,演员们也承担一部分号召力。而动画片方面,是没有真人演员的,所以,它的票房号召力,主要来自编剧和导演。易中天老师当然是令人信服的。但是,《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的两位导演,可能无法让影迷们信服。
影片的两位署名导演,一位是于孟,一位是袁原。在豆瓣,于孟导演的作品除了这部《三国的星空》之外,还有一部《长空之王》。《长空之王》当然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但是,于孟在该片当中并不担任导演,而是众多制片人当中的一位。显然,于孟以往的工作经历当中,他更擅长于制片。制片人成为电影的第一署名导演,给影迷越俎代庖的感觉。
该片的第二署名导演,虽然是动画片导演出身,但是,他在豆瓣的作品标注当中,也只有《胶囊计划第二季》。在这部动画片当中,袁原是第十三署名导演。一般情况之下,导演署名是按照贡献大小来区分排次的。基于此,两位导演显然不具备票房号召力。
第四点缘由,影片内容“和影迷无关”。
任何大卖的电影,都需要建立和影迷之间的关系。比如,情感关系,电影讲的内容和观众们的情感相联系。例子,今年暑期档的《浪浪山小妖怪》。再比如,视觉关系,很多特效爆米花电影虽然无法和影迷建立情感关系,但它特效刺激,也能让部分影迷入场。反观《三国的天空》,缺乏这两层关系。
作为影迷,我为什么要消费看这部三国戏呢?《三国的星空》虽然已经公布了很多物料内容,并且放出了定档预告片,但至今为止实盘配资排行榜,这部电影尚未解决这个“为什么”的营销问题。尽快给影迷一个入场消费的理由,才是该片宣传的当务之急。(文/马庆云)
发布于:河北省富华优配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