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发展理已成为时代共识的今天,集团紧扣"科技机电"战略,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引领制造业绿色转型。从新能源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到低碳技术的创新性探索,我们不断研发机电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径。本专栏将聚焦绿色机电领域,生动展现集团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创新成果,为行业绿色发展贡献实践样本。
在余杭区首个用户侧储能电站的控制室内,随着并网指令下达,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的电网成功接入储能电站。这座4.92MW/10.03MWh规模的储能电站,由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施工总承包,是其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实践成果。作为机电院公司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重点项目,该储能电站的投运展现了企业在低碳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实力。近年来,机电院公司持续深耕"风、光、储"等新能源领域,通过技术创新为各类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以实际行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杭州市余杭区首个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成功并网
“风”擎万里,链动绿色新程
“我们致力于让每一寸空间都创造价值。”项目总设计师指着风电产业园区设计图说道,“以全球海上风电总部及总装基地一期项目为例,项目遵循集约化设计理念,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建筑与生产动线,确保功能区域划分明确,物流顺畅便捷,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打造研-产-测一体化的海上风电基地。”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年产500台风能发电保护控制装置与设备,以及200台以上9MW至20MW大兆瓦风电机组,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60亿元,为突破深远海风电技术、推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近年来,机电院公司积极进军风电产业园设计领域,业务覆盖从轴承、叶片、发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到整机装配的全产业链。公司深度融合绿色节能设计理念,通过科学规划整体布局、精准定位功能分区、优化生产动线,助力企业实现柔性、精益生产,最大化释放空间价值。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优化重构,更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推动工业园区向集约化、高效化、低碳化转型的关键实践,对地方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以及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光”绘千畴,织就低碳画卷
南京江心洲污水处理厂的清晨,阳光穿透氤氲水汽,洒在污水池上方的光伏板阵列上,折射出粼粼波光。这座14.85MWp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机电院公司项目团队打造的“空间魔术”。
光伏产业作为国家能源革命的核心抓手、“双碳”战略的关键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机电院公司依托全过程服务能力优势,提供从咨询、设计到建设、施工的全流程服务,并为企业定制覆盖能源生产、存储、管理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能源管理平台,助力碳资产数字化管理。
“这是公司首个‘光伏+污水处理’项目。污水池跨度大、钢结构特殊、工期紧张,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厂区正常运营。”项目负责人道出了项目挑战的关键。面对重重困难,项目团队对每个水池结构、每处钢架节点进行精准设计与优化,在不影响污水处理流程的前提下,成功将技术难题转化为创新亮点,让施工与运营“双线并行”。这座“水上光伏电站”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1495万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近4500吨,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为新能源与环保产业融合发展树立新范式。
“储”立九鼎,筑牢能源基石
随着能源结构转型浪潮的奔涌而至,储能的“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机电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落实浙江省《关于加快新型储能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大力开展储能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助力本省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余杭区首个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凝结着机电院公司在储能板块的探索。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磷酸铁锂电池与智能功率变换系统(PCS),配置2台电池舱、4台升压一体机、消防、视频监控、电池管理系统及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多模型AI算法实现充放电动态优化。
“这座储能电站就像是园区用电成本的‘精算师’。”现场施工经理介绍道,“它能在电网负荷低谷时积蓄能量,到用电高峰时段再精准放电,通过‘削峰填谷’有效降低园区综合用电成本。”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调峰电量536万度,年节省电费约40万元,为本省新型储能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从风电产业园的精密规划,到水上光伏的“绿色革命”,再到园区储能电站的智慧调控,机电院公司始终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通过“风、光、储”协同发力,生动诠释“绿色机电”的深层内涵。未来,机电院公司将继续以创新技术赋能绿色转型股票配资最新消息,为推动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机电方案与创新力量。
富华优配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